当文化经典遇上管理经典
古语云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春分已至,春暖花开。这春是从何而来呢?回首过去,我们明白,之所以能迎来春色满园,是因为经历了数九寒天。
所以,有人说,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而我们要说,“一年之计在于冬”,没有冬天的积蓄,就没有春天的生发。所以,能量只是在春天得以呈现,而真正的能量,是在冬天集聚的。
当我们面临人生与事业的寒冬,如何才能让自己平稳度过,且积蓄能量呢?就是学习。学习,是积蓄能量最好的方式。
今天开始,我们同时开启两部经典的学习:第一部,文化经典,我们学习有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美称的《史记》;第二部,管理经典,我们学习“日本经营之圣”稻盛和夫先生的《京瓷哲学》。
学习《史记》:
文化经典,启迪人生
学习中华经典,有什么样的价值呢?
第一,提升格局境界的高度。
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成效?因为中华经典讲述的就是宇宙、人生、社会的本质和真相。
比如,孔子有言:“勿欲速,勿见小利,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当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,就会觉得特别有力量,因为它所揭示的,正是人生社会的真相。
再比如,《易经》有384个爻辞,其中,只有10%的内容是让我们快马加鞭、大干快上,其余90%的内容,都是引导和教育我们积蓄能量,等待时机。
对应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,我们是不是有的时候会急功近利?其实,急功近利就是欲速则不达,就是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我们的格局境界自然而然就会提升。
第二,增加为人处事的厚度。
人们常说,厚德才能载物。倘若德不厚,就像人生舞台的四梁八柱没有搭建好,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,这个舞台就会出现裂痕。《史记》中有太多的故事,都在向我们揭示这个道理。
同样地,《史记》当中也有许多令我们回肠荡气的故事,有一些史诗般的历史事迹,令我们感知到历史的深沉与厚重。这份厚重,也会让我们为之心生庄严。
阳明先生说,“经即是史,史即是经”。之前,我们学习了《论语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孙子兵法》等六部中华经典;今天,当我们走进第七部经典《史记》,去读懂故事背后的真相时,你会发现,前六部经典的精髓,淋漓尽致地体现在《史记》所记载的历史故事当中。置身于历史长河中,重新感受经典的力量,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启发。
试听课:唇亡齿寒 |《史记》中的72个智慧
学习稻盛哲学:
管理经典,拓展经营
文化经典,助力内修;管理经典,助力外炼。除了文化经典之外,今年春分,我们还开启了第二个全新的百日成长之旅:三年,学习十部管理学经典。那么,学习管理学经典,意义又何在呢?
第一,更深刻地体会商业规律。
第一个百日,我们共学稻盛哲学,学习稻盛和夫的思想。稻盛和夫一生特别推崇的思想就是阳明心学,他说,他从中华经典中最早学到的,也是此生对他影响最大的智慧,就是致良知。
第二个百日,我们将陪伴大家学习德鲁克的思想,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;第三个百日,学习《营销管理》,透彻明白何为客户,何为营销;第四个百日,学习《定位》,为自己的战略、市场、产品,做出更好的定位;第五个百日,学习《颠覆性创新》,明白中小企业是如何颠覆大企业,大企业是如何被心甘情愿地颠覆;第六个百日,学习《阿米巴经营》,更加透彻地领会,何为商业与经营的本质。
最后四个百日,四部管理学经典,我们希望与各位一起学习当代中国优秀的思想和实践。改革开放四十年,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,我们相信,中国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秀管理思想。
商业规律的背后,是人性;人性规律的背后,是人心以及人心的规律。学习现代管理经典,对于商业规律,我们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洞察。
第二,更有效地履行使命职责。
学习管理经典,纵览古今中外,汲取大师智慧,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,从而,我们就可以更从容地面对新的挑战,面对市场的竞争,更有效地去履行自己的使命职责。
试听课:稻盛哲学与提升工作效能的72个方法 | 要把事情简单化
文化经典,启迪人生;管理经典,拓展经营。
在这样一个春风拂面的日子里,当中华文化经典遇上现代管理经典,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?未来的一百天,期待与你一起,开启一个别样的灿烂春天,我们一起学习,一起成长,深深地祝福大家!
页:
[1]